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王豪陈卓琼田宏炜通讯员杨浩)
“老人家,最近身体怎么样,我们来给您送退烧药啦。”去年12月29日至今,安徽淮南市寿县炎刘镇炎刘街道*总支副书记李和群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话语。该县以每人2片的标准向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免费发放退烧药。炎刘街道13个村街迅速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辖区位老人上门“配送”。
年12月27日,寿县堰口镇中心卫生院设立发热诊室,为发热村民提供诊疗服务。陈彬/摄
1月4日一大早,李和群带着村医、村干部、志愿者共4人跑了牌坊村等3个村小组。傍晚回到办公室,对老人基础病信息进行梳理。“冠心病病情稳定的5人,不稳定的1人,高血压病情稳定的人,不稳定的94人……”
同一时间,甘肃省古浪县定宁镇定宁村村民王作云从入户的镇、村干部手里接过一个药品包,连声道谢。当天,该镇还有户老年人家庭收到了这个装有岐*避瘟饮、宣肺化浊饮、氨咖*敏胶囊等药品的“健康包”。“一份药就是一份感动。”定宁镇*委副书记杨志超走访数十个家庭,琢磨着要将“送药上门”持续做下去。
古浪县定宁镇送药上门。受访者供图
送药上门解民忧是农村防疫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农村地域广袤,人口密集,当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农村成为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重点地区。基层工作者如何应对挑战?有何现行有效的经验和建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户不漏上门,送药结束并不是关爱结束
此次送药活动开展前,定宁镇就联合村上做了摸排,将生活困难、行动不便、子女不在的独居老人列为“重点人群”。同时和卫生部门沟通,采买了一些“单价不高却实实在起作用”的急需药品。药品免费发放,采购资金由镇上筹措,全镇7个行*村的村集体经济有盈利,村上也主动出钱用于公益事业。
在位于皖北的安徽蚌埠市,除了卫健部门之外,乡村振兴局瞄准重点人群,为11.48万名脱贫人员和监测对象的用药“兜底”。去年12月中旬,该市搭建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工作网络,仅用两天时间紧急调配退烧药品68.9万片。
乡(镇)、村(居)干部、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专干、网格员和家庭医生分赴全市三县六区,确保发放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家庭签约医生同时科学指导用药,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
蚌埠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总支书记郭飞回忆,村里提前一周摸排送药数据、制作清单,大伙分为13个小组,或是骑电瓶车或是走路,挨家挨户上门送药。冬天气温低,考虑到一些老人本身有基础疾病,村干部还自掏腰包买了其他对症药品。
“有老人囤药,还有人乱吃药。上门一方面让老百姓知道防疫*策和形势,感受*和*府的温暖,同时减少焦虑情绪。”郭飞感受到送药上门后,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他说,补充医疗资源是基层防疫的重要环节,但送药结束并不意味着关爱结束。眼下,很多“五保户”子女还没有返乡,一些孤寡老人居住分散,这些人是防疫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