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用镜头做好记录
爱默生说过:“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在嘉峪关广播电视台,有这样一名女记者,她热爱生活,恪守职业道德,忠实新闻事实,客观报道新闻事件,她的足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她兢兢业业,深知肩上摄像机的分量,把新闻宣传当作至高无上的事业,长年累月奋战在新闻采访一线,用锐利的镜头、敏捷的思维,笔耕不辍,记录着我们这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她,就是穆雯娟。厚重的社会责任感,让她对待每一次采访拍摄任务,都力求尽心,而那一帧帧的画面,也承载着她做好新闻最朴素的愿望。
●做“行家里手”,用镜头发掘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穆雯娟常说:“要做个合格的记者,首要任务是学习,不精通业务,当不了好记者!”工作再忙,时间再紧,穆雯娟都坚持学习,她学*策,学业务,学老记者的采访经验,学省台和央视的优秀新闻作品,汲取各方面营养,不断丰富自己。而学习也为她增添了不竭的动力,使她愈发成了“杂家”,各个行业的稿件她都能得心应手,并擅长选择最佳角度,为新闻稿件增色、电视镜头添彩。
兰新高铁是中国西北高寒风沙区域修建的首条高速铁路。在这条高铁线上有一支“春运特种部队”,他们默默无闻地保护着钢轨的安全,每天晚上顶着寒风,踩着碎石,推着近斤的仪器,步行近二十公里检查钢轨安全,为列车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年大年夜,穆雯娟就跟随这些铁路人记录下了他们的“最美身影”。当天凌晨,野外温度零下30摄氏度,跟着工人们行进拍摄的过程中,穆雯娟的双手冻得没了知觉,就连摄像机都冻得开不了机,采访持续至凌晨4时才结束。跟拍中,穆雯娟实实在在感受到这个职业背后的辛酸和不易,回去后,她连续策划了三期系列报道,一连几晚去跟拍春运中永不停歇的铁路人。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该则新闻也先后在《甘肃新闻》《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及《央视新闻微博》播出。
●把工作当作信念来热爱,用一腔热忱做新闻
记者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穆雯娟工作没有白昼、没有节假日,加班、通宵写稿已是她的家常便饭。而做电视新闻,女同志要比男同志付出得更多。
年冬季,暴雪、泥石流接连向甘青交界处的二指哈拉山袭来,导致二十多辆大型货车滞留山中。接到这个消息后,穆雯娟和同事主动请缨凌晨3点出发赶赴灾害现场进行报道。4点到达现场后,部分路段积雪厚度已达1米左右。采访中,穆雯娟顶着狂风暴雪,好几次都险些被飞落的乱石击中,但是作为第一个进入现场并报道灾情的记者,她深知自己的责任就是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反馈给观众。回到单位,已是第二日清晨,穆雯娟来不及休息,就迅速将稿件、镜头传给了甘肃卫视《甘肃新闻》,当天新闻顺利播出。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冲向采访一线前,将她从小带大的爷爷走了。在海拔多米的祁连山腹地,她只能朝着老家的方向长长地磕了3个头,手里那张已经揉烂了的火车票也永远地留在了那场暴风雪里。
●顶风而立,秉承认真态度做最鲜活的报道
年的春节,一场疫情来得猝不及防。穆雯娟不顾自己特殊的身体状况,扛起摄像机,顶风而立,与医护人员、公安交警并肩战斗在抗“疫”一线。她不顾家人反对,多次进入我市每一个医学隔离观察点、发热门诊、传染病院区,在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只凭一只口罩进行采访,“为观众第一时间带去我市防控疫情的最新消息”的使命,让她忘记了心中曾有的忐忑和害怕,她全心投入,用手中的机器和话筒为观众带去最鲜活的报道。
在全面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市一院传染病院区成了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穆雯娟在现场更换好防护服跟随医护人员24小时近距离拍摄记录他们的工作,在全身上下里里外外包裹了好多层后,她才明白医务人员的艰辛。她用镜头告知每一个观众:密不透风的闷热,他们一穿就是一整天,太辛苦了!她替医务人员发声,却忘了,自己也是奔波在一线的人。
做好防护现场报道
●怀揣新闻理想,于奉献中获得最大快乐
在全省举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穆雯娟曾发自肺腑地深情感言:“一个记者水平再高,没有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就一文不值,记者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
刚参加工作不久时,穆雯娟就接触到在外人眼中略带神秘色彩的职业——殡葬化妆师。见到殡葬化妆师刘师傅时,对方很拘束,戴着的口罩说什么也不愿摘下来,因为担心很多人对其职业有歧视,所以不想面对镜头。第一天采访很不顺利。但穆雯娟没有放弃,坚持和对方同吃同行,一直到第十三天她再次到殡仪馆时,刘师傅对她说:“穆记者,你一个女孩子,不好总往这种地方跑。”穆雯娟半开玩笑地对她说:“有什么不好的?我们每个人最后都会到这里来,我提前来适应一下环境。”没想到,就是因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玩笑话,让刘师傅彻底放下了心结,终于接受了她的采访。用刘师傅的话来讲:“穆记者是真正尊重和想了解这个职业的人,希望通过她的镜头,让更多的人尊重和了解我们这些特殊行业的从业者。”最终,穆雯娟完成的《灵*的化妆师》获得了当年甘肃影视奖新闻专题类三等奖。
在穆雯娟的办公桌下常年备着三双鞋:一双高跟鞋,那是在会议采访和正式场合出镜时穿的;一双布鞋,那是随时准备下基层采访穿的;还有一双拖鞋,那是写稿子写得腿脚肿胀时穿的。三双鞋子中,脏的最快、烂得最快的总是布鞋,不是因为它不结实,而是因为她平时穿它穿得最多。多年的记者生涯让穆雯娟明白了一句话:一篇好稿子,一定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头就会积淀多少深情,眼中就会容纳多少天地,镜头就会记录多少历史,笔端就会流淌多少动人的故事。(记者潘霞)
声明
嘉峪关新闻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