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上午10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长城》国庆特别节目走进甘肃。此次直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万里长城为主线,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制作《直播长城》系列节目,时长60分钟。本次活动采用直升机空中直播与地面采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面展示长城沿线省份长城文物保护、长城文化挖掘和利用情况。重点以甘肃嘉峪关为核心,展示从白银至玉门关的长城,并延伸至*阿克苏、乌什等地的烽燧,展现中国古代河西走廊沿线城池关隘等对保护丝绸之路上商贾行人安全的重要作用,体现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其中,节目以《丝路长城嘉峪关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根脉》《明墙暗壁易守难攻》《凝视历史拥抱未来》《人文*旅各族文化在此交融》《门洞清晰车辙印见证嘉峪关昔日繁华》等篇章为主线,全面展示了嘉峪关市境内的悠久的长城文化、长城文物保护、长城文化挖掘和利用情况。
丝路长城古渡古城遥相呼应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馆长张晓东与总台央视记者郑子可一同带大家了解悠久的长城文化。
丝路长城嘉峪关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根脉年8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关城,查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式,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的介绍。总书记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长城、长江、*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事城堡,有着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那今天我们直播长城航拍团队已经抵达了嘉峪关。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总台央视记者郑子可,请她带我们从空中来俯瞰这天下第一雄关。总台央视记者郑子可: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嘉峪关悬臂长城的上空,我们现在的飞行方向是自北向南飞,一路上能够依次看得到黑山悬壁长城、嘉峪关关城以及明墙。关城北面是气势险峻的黑山,南面是中年积雪的祁连山。两山夹峙视如瓶颈,勤劳智慧的古人依托地势建造了明墙暗壁,他们像张开的双臂保护着丝绸之路的*金通道河西走廊。嘉峪关曾经是一道关,关里是农耕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在关外是游牧民族策马奔腾快意恩仇。嘉峪关也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张谦出使了西域,把中原文明带进了西域,从此揭开西域神秘的面纱。马可波罗也曾走过这条路,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信使。在这条路上还留下了霍去病、班超、林则徐、玄奘的脚印。这些脚印也是中华文明的足迹。现在大家看到飞机下面的这条道路就是古往今来东西方交流的必经通道。曾经正是有了悬壁长城和嘉峪关的守卫才使这个通道畅通无阻。可以说河西长城与丝绸之路是相伴而生,共同开通了中西文明直接对话的渠道。保障西域道路的畅通。在长城的护卫下民族交流,商旅往来也日益频繁。在没有了烽火和硝烟的今天,嘉峪关华丽转身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正值国庆小长假,嘉峪关正在张开双臂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宾朋。长城内外都是家园,人们尽情享受着夏日的休闲生活。历史无言却是最好的外交官,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河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在两个年历史交汇点上长城留给中国人的长城精神将传承不息。嘉峪关:明墙暗壁易守难攻总台央视记者郑子可: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嘉峪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屏幕中是关城西南边的一道长城,他将直达讨赖河边,尽头就是明长城最西端天下第一墩。因为这一段长城可以被关外直接看到所以又叫做明墙,而与之相对应的暗壁就是我们刚开始直升机起飞的地方。因为关城北面独特的地势原因不能被关外直接看到,那段长城被称为暗壁。嘉峪关既是明代重要的*事防御设施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嘉峪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嘉峪关关城坐东向西,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从西域来的使节商旅都是自这个方向也就是自西向东入关的。好下面话不多说,我们从空中带大家感受一下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中看到嘉峪关的情景。飞跃嘉峪关映入观众眼前的就是新的嘉峪关市,昔日的荒漠戈壁,已经变成今日的湿地公园。这一会的时间呀仿佛就经历了时空穿梭。嘉峪关:凝视历史拥抱未来总台央视记者郑子可:嘉峪关一个深情凝视历史又热情拥抱未来的城市,一座座高压电塔像在这里驻守的士兵,这里有酒钢工业园区,在戈壁荒漠上一列列整齐列队的西电东输电网还有西北地区科技含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主题文化乐园。嘉峪关新城有了更多丝绸之路的符号,嘉峪关有新颖时髦的街道,有烟火气的小巷,一代代嘉峪关人秉持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铁山精神,让西部明珠之城散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百姓宜居宜业,千百年来互市的传奇从未中断。我们的直升机渐渐抵近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关城,我们去关城转一转。现在大家看到的画面非常的有视觉冲击力,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建筑庄严雄伟。那嘉峪关呢作为一座严密的*事防御体系设计是极其简密。您现在可以看到嘉峪关有东西两个瓮城,刚才我们绕嘉峪关关城绕了一圈,我数了一下一共有七道城门,可谓是重关重重了。先来卖个关子,哪边才是整座关城防御的正门呢?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嘉峪关关城的标志性建筑光化楼、柔远楼和嘉峪关楼,他们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距今已经有年的历史,嘉峪关是明代长城沿线修筑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为壮观,而保存也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雄关。嘉峪关:人文*旅各族文化在此交融总台央视记者郑子可:嘉峪关当时有民走民道官走官道之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东瓮城的城门“朝宗门”,这里只允许*方将领和士兵通过,文官和诸侯是通过调令才能进入。而朝宗门正对着的古道,也就是画面中外侧的这圈通道呢,就是嘉峪关的商道是当时百姓和过往商旅出入嘉峪关的地方。而值得一提的是,嘉峪关里曾经还设有驿站是供所有商旅休息的。从西域来的使节商旅也都是可以夜宿嘉峪关的,所以这也体现出嘉峪关的开放与包容,这一带是嘉峪关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下面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我认为这座关隘最具有人文气息的地方就是戏台。过往的商旅和首城官兵都会汇聚于此,一睹具有当地特色的戏曲文化。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呢,当时的百姓是如何获取新闻的呢?其实呀戏台也是当时的信息离散中心,关内外有重大事件,会编成剧目在这里上演,那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关城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罗城,罗城呈现凸字形。据了解,城墙全部是用砖包砌的非常的坚固。还记得刚才问你的问题吗?下面就可以揭晓答案了,靠着罗城的嘉峪关门就是这座关城防御的正门。不登长城不足语长城,我们来看一下嘉峪关的古人是如何登上城墙的,现在大家看到这个陡坡,是当时登上城墙的马道,这条通道是便于战时用手推车运送物资,也方便官员骑马上城巡视敌情,那么如果有敌*兵临城下了,还有释放滚木雷石来阻止敌兵上城的作用。那现在大家看见旁边的阶梯呢,是为了方便游人登城参观而后来搭设的。刚才说到嘉峪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所有出路的人都必须验明身份,那么古人是如何在这里通关的呢?嘉峪关是古丝绸路上必经关口总台央视记者王莉:河西锁钥天下雄关,我现在是在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关城之内,可以看到在节日期间关城里非常热闹,在我的身边有一些身着盔甲的士兵正在这巡逻值守,这是景区为了让游客可以更好的体验古代将士出关时的情景,而专门举办的情景再现式的出关仪式。而我现在所在的这条道路,可以说就是一条古代的通关之路。我们知道嘉峪关不仅仅是明代重要的*事防御设施,同时它还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关口,所以,这里每天都会有不计其数的官员、使节、商旅和百姓从这里出入,所有进出的人员必须要验明身份,签发通关所需要的证件关照才可以过关。关照就是进出关口的通行证,它的功能相当于是我们今天的护照。那我手中拿的就是一本关照,当然了这个是景区制作的一个仿古文化纪念品。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关照里面还有我的名字,这本关照就是我刚刚身后的这个摊位上来签发的。嘉峪关景区为了让游客也能够体验一回古时签发关照时候的这个体验,专门在这设置了一个游客体验的区域,还安排了工作人员李森装扮成关长在这为往来的游客签发关照。那签了字,盖了章从哪来出关呢?就要从我面前的这个城门来出关了。这个城门就是嘉峪关的正门——嘉峪关门。门洞清晰车辙印见证嘉峪关昔日繁华总台央视记者王莉:站在城门之前,可以看到这个城门门洞的地面呢呈现了一个中间高两端低的形态,两侧深深的凹槽非常的清晰,那这个凹槽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记载在古代每天都是鸡鸣的时候开始通关,这个城门每天自辰时开放酉时关闭,通关的时间一天可以达到12个小时,可以说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而往来的车辆呢甚至在这个城门的门洞地面上都碾压出了这个深深的车辙印记。这个车辙印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为了再现昔日古丝绸之路上繁华的场景,我们看到现在景区的驼队正在穿过嘉峪关门,在悠悠的驼铃声中,我们可以和游客一起尽情的想象,当年古丝绸之路上驮着玉器和丝绸的商旅通关时候的情景。那么今天是长假的第三天,那么今天是长假的第三天,已经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到这里来参观游览。以这座关城为依托而兴建的嘉峪关文物景区,早在年的时候就被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以长城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也正推动着嘉峪关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也就这样一直延续着。编辑丨关伟
审核丨艾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