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要领导带队,分管领导、业务科室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组织开展民间博物馆实地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武威酒厂旧址(拟建武威酒文化博物馆)和武威民俗博物馆。
调研人员实地查看武威酒厂旧址,详细了解酒厂旧址土地属性、保存现状及建设武威酒文化博物馆存在问题等相关情况,强调武酒集团现存的传统酿酒设施设备等文化遗产具有一定价值,应该作为工业遗产和酿酒文化保留下来,用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议凉州区提出酒文化博物馆发展规划,并结合西夏文化研究所和西夏瓷文化传习所研究成果及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集历史文化遗产展览、工业观光旅游、酿酒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
凉州酒文化渊源流长,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谷物酿酒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一直到东汉时,凉州葡萄酒已显赫于京师。到了唐代,凉州已成为许多边关要员和文人墨客的聚会之所。明清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酿酒作坊也开始蒸馏透明白酒。清朝中期一直到民国,这种酿酒作坊遍及凉州各地,成为河西重要名酒。
凉州文化中,酒文化是凉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发掘凉州历史文化资源和酒文化悠久渊源,将凉州酒文化深度融合进产品系列中,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将文化融于酒,使酒成为文化的载体;充分利用武威文旅旅游资源带动产品销售,让酒文化体验成为文旅旅游的一部分,让更多的消费者能深刻体会凉州酒文化,让皇台酒成为甘肃乃至西北的酒文化符号;结合武威文化旅游名市资源,巧妙运用《凉州词》等历史名篇佳作,提炼其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凉州酒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体现在产品和包装上,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西北代表性产品,让凉州酒文化在皇台产品上“活”起来,“靓”起来,以此提升产品的文化认知度、美誉度和传播度,以此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自古凉州出美酒,从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精美酒具,不难看出当时凉州酿酒业的兴旺发达。三国时,凉州葡萄酒更负盛名,魏文帝曹丕就给予凉州葡萄酒很高的评价,而到唐朝时,杨贵妃甚爱西凉美酒,说明凉州葡萄酒那时就已成宫廷稀有珍品。唐代诗人王翰脍炙人口的《凉州词》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就反映了凉州葡萄酒的盛名。
褐釉剔缠枝番莲纹瓷罐(西夏)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凉州区古城镇塔儿湾遗址,用“剔刻法”饰纹,器形粗大,花纹简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显示出了西夏*项羌族粗犷豪放,简单质朴的风格,是研究西夏制瓷工艺的实物资料。武威的畅销酒——“武酒坛藏”系列酒瓶的设计灵感便是来源于此。
“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凉州曾经是西夏王朝的陪都,也是西夏王朝的瓷都和酒都。西夏时期凉州的酿酒业和制瓷业都非常发达。西夏国,是一个酒的国度,西夏国最好的酒,就是西凉府最早酿造的蒸馏酒——酽酒。酽酒是一种高度白酒,就是西夏国的国酒。
西夏先后统治凉州大地两百多年之久,始终把凉州作为河西首府。近几年来武威古城大批酒具的出土,反映了西夏酿酒业的普及。武威市,不仅有闻名遐迩的葡萄酒,后来也出现了用青稞酿造的白酒、烧酒,这种酿造烧酒的作坊,遍布武威城乡。
目前,仅武威市凉州区就有甘肃普康酒业集团、甘肃武酒酒业集团、甘肃皇台酒业股份公司等历史悠久的大型酒类生产企业,加上这几年当地涌现出的区域白酒“黑马”武威红太阳酒业酿造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甘肃骁酒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武威金路酒业公司等,武威以众多白酒生产企业撑起了名副其实的“西部酒乡”的金字招牌,期待武威酒文化博物馆早日建成,成为中国酒业闪亮的名片,成为展示凉州文化的一个靓丽窗口。
来源兰州酒类信息网原创稿件,欢迎留言、分享、转发。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蓝字,查阅更多兰州酒类信息网精彩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