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最卷行业?
内卷这词,在年的时候开始出圈,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家最常用的词语之一。实际上,在各种学生群里,都在听到大家各种抱怨:“清北大佬都在跟我一起面试,这也太卷了!”“四大比往年卷多了,你看还有常春藤的申请~!”“现在复旦大佬也跟我抢银行的工作了吗?太卷了”各种自媒体,纷纷标题都是:“最卷的行业…”啧啧啧,看着一个比一个夸张。不过可以理解,各路营销号自媒体本身就喜欢哗众取宠,标题*,这样才有人看。但,这种情况又进一步扩大了大家的焦虑。其实像标题里的《闪闪发光的你》,那是综艺节目好不好,当然要追求点戏剧效果。像标题当里“北大本科生不配进投行”,我都没点开看,但我知道按营销号一贯的尿性,很多券商确实制度上规定要研究生,那只是本科生,确实是没法招。实际上,营销号也是投其所好,大家就喜欢写关于金融行业的各种“奇闻趣事”,毕竟这个行业曝光度高。无论是拿到巨额奖金,还是奖金颗粒无收,反正都值得拿出来讲一讲。其他很多的号,就算更卷更辛苦,都不配有曝光。实际上,大家觉得金融行业这个卷在哪,无非主要几个原因,第一是实在进入门槛太高;第二、是工作强度大,竞争激烈;第三待遇差异大,也没想象中高。看到挺多学员也这么想,所以从个人见闻角度,来分析一下。一、众生皆苦
确实,如果你听这个行业的人自己讲,好多人都会跟你讲:“我们好辛苦,我们好累…”我还记得我当年还在投行的时候,某一次出差赶飞机,买的时间特别早。早上四点半起来打车,正在哀叹自己好惨,干这行真累呀,挣血汗钱呀~然后出了小区门口,看到沿街的早餐店铺都已经开门了,大家在包包子、煎油条…真的,没有一家没开门。还都是昨晚十二点钟回来依旧开着门的那几家。你道是你多么辛苦,其实只是人家的日常。另外,最近很有感触,主要是一是之前买房,二是后面忙装修。我当时看房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都是选择的中午或者周末,大热天的带我一套一套的看,真是体力活,中介其实任劳任怨,甚至送水打车都是他们自己出钱。后面看定约房东谈判,以及说后来网签,以及说付款,全都是选择在晚上。去到他们的办公地点,在晚上基本都是灯火通明,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打电话。去谈装修公司也是如此,最初我还去主动问了两家。后来有第三方平台不断给我打电话,说可以帮你直接约去现场量房,一次性给你约一堆。我说那不是尴尬吗?平台说在这个行业就是常态呀。后面又是各家装修公司的设计师免费出设计图纸和一遍又一遍的聊,基本上都要聊上两三轮以上才能定,中间要做非常细的报价和出效果图。这个时候,我还没出一分钱,而他们都知道你同时有很多的其他选择。当时我约他们时间,很多设计师都是晚上十点多下班。像这两个行业,每周只休息一天,好像是周二还是周三。周末无休,因为反而是和客户约谈最多的时候,比平时一般要忙。中间有涉及中秋节、国庆节,我说到时候可能我们自己有出行安排,他说他们都上班,所以压根不关心节假日。我惊讶的是,他们对此真的习以为常。我觉得他们真的比我们绝大多数天天自嘲为“金融民工”的人,辛苦多了。有同学说,他们这些就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不是我们这种“高智力高学历”选择的行业。那你咋不去说当搬砖工人也很辛苦?但是我的意思是,至少他们没有在抱怨卷。也没有到处媒体在宣称这些是“最卷行业”。实际上,到底是哪些行业很卷?答案是,近乎所有的行业。因为,竞争无所不在。内卷的概念无非就是就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出降低,然后不停优化,大家的竞争也越趋残酷。你会发现几乎绝大多数行业永远都是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因为需求而存在的。当一个需求被发现,那么产品被生产出来,第一波的人挣到了收益。其他的人也发现了这个是一个可以挣钱的行业,那么也涌入进来,这个趋势不断发展,最终一定是整个行业需求有被满足的时候(因为人是有限的),这时候大家就开始不断地要把自己的产品变得更好。就像大家如果看衣食住行,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确实比以前好很多,意味着其实每一项产品的技术和标准都在提升,但反之其实很多产品的价格都在不断往下走。这从消费者出发的当然是好事,但从提供者的角度,不断要推陈出新,要降低价格,这就是卷。像互联网行业,就挺有代表性的,毕竟整体起来到现在,也就十几年的时间,大部分人还觉得是新兴行业。但互联网正在从增量游戏转变到存量游戏,网民数很难再增长,C端用户基本都已经线上化了。这样,从行业角度来看,如果当行业本身失去了增长,大家就都不可避免的陷入内卷。再落到互联网人个体身上看看,所谓的,拼夕夕加班猝死层出不穷。所以人都很无奈,一方面工作内容多,不得不自己压榨自己。另一方面氛围摆在那,至少你要表示你与公司共进退。天然内卷环境,是当前社会状态下的特有产物。金融、互联网的卷,只不过是被媒体捕捉到,且放大了。如果不是媒体把聚光灯放在金融和互联网行业上,但是太多人其实比这些从业人员过的更辛苦,拿着更微薄的工资,却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