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优化*策环境,注重培育创新平台,切实加强科研单位、高职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凝聚形成全市战略科技力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涵盖科学技术研究、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交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科技企业孵化、科学技术普及等各方面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市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8个,覆盖了祁连山草原生态、水文、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盐渍化防治与盐碱土利用、荒漠草地、大气和风沙防治等领域,已形成了祁连山和石羊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观测、保护与利用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群。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9家,省级联合实验室、种质资源库各1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众创空间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引智基地2家、科普示范基地3家。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加强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建设。全市有省属在武科研机构4家,市属高职院校1所、纳入科技部统计名录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单位44家,纳统数量居全省市州首位,科研单位覆盖了农、林、牧和生态环境治理、检验检测等领域。上年度,全市科研单位研发投入1.1亿元,占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的33.4%。“十三五”以来,科研单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着力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其中,市属科研单位共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项,既有《滴灌模式下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基础研究项目,又有《肉羊新品种引进及杂交利用技术示范推广》《戈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等产业发展共性技术研发项目,在动植物品种改良、新品种新模式应用、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防沙治沙、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动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工作建立健全研发经费辅助账的通知》,编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策、研发费用辅助账、研发统计年报*策宣传和工作指南》,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19亿元。着力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奖补措施,“十三五”期间,为全市企业争取省级科技创新奖补资金万元,省级中小企业研发成本补贴88家、万元,省级科研项目85项、万元,落实市级奖补资金万元,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全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国家“小巨人”企业3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
(供稿:武威市科技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