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工匠琐记三王林祖甘肃兰州
TUhjnbcbe - 2021/5/27 22:01:00
白癜风能不能治得好 http://pf.39.net/bdfyy/zjdy/190516/7143439.html

八十年代,在我的家乡,农村里掀起了一股理发裁缝热。那时集体经济解散,土地承包制刚刚开始,农民由过去的按工分计算劳动成果,按布票粮票决定吃穿的状况一下子得到了改变。劳动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正赶上青春创业期,学习理发裁缝的人有很多,尤其是女孩子。当时,7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收音机,在那个时代留下过许多口碑,也留下过十分美好深刻的印象。

理发自不必说,大大小小的理发店云集。兴起的烫刘海烫卷发,使原本朴实土气的农村青年,似乎一下子紧跟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向城市迈进了一大步。当时城市青年的就业便利,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农村青年纷纷将目光转向城市。城市的特征是,忙碌的节奏,能迅速体现的物质利益,更高层次的享受等等。闯进城市,这中间,除了卖苦力,就是掌握一项专门的谋生技能。大量的农村青年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父辈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脱离农业劳动,奔向城市的路上竭尽心力,努力血拼,演绎了无数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故事,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城市更容易养活人,更容易找到谋生的出路,更容易接近成功,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表也更具有诱惑性。这就是许多青年宁愿流落城市的街头,也不愿意回乡享受温暖安逸和舒适的原因。认为农村过于贫穷落后。土地孕育寄托了无数代人的梦想,在城市出现和扩建以后,经不住理念的冲击,一下子被或近或远地甩在了身后,贮存在了记忆当中。这个历史转折时期所催生的无数工匠,如理发匠裁缝匠,的确有许多技艺超群。领起了一个时代的风潮,也创造丰富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继理发掀起的浪潮,接踵而至的是大批的裁缝匠,大多以农村为主阵地,开拓自己的创业梦想。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因为几乎没有多少现成的衣物可买,所以裁缝匠很吃香。年头节下,做新衣的人尤其多,排着长队。裁缝匠用一把量尺,量好每人的身材尺寸,就开始运用他的匠心,剪裁,锁边,接下来的,是那十分有节奏的,能给人带来兴奋喜悦的,缝纫机或急或缓的轻柔的嗡嗡声或咔塔咔塔声。做一件新衣手工费六角到两元不等,缝纫机被派上了用场,缝纫匠的地位也由此可略见一斑。年前,裁缝匠就不得不连夜赶工。做成的衣服往往很少浪费布料,得体合身,赢得了年头节下许多走亲访友的人的夸赞和好评。江浙一带走向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尤其多,为许多落后地区带去了无数的创业思维和先进技术理念。以小范围的富庶繁荣而著称的我的家乡,当时就成为许多创业者的首选之地。他们拖家带口,携朋带友,来到了这块孕育无数商机的景泰川,从此以后世代扎根,使这片土地成为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故乡。记得有几位长相俊秀的江浙小伙,在农村里选了一处授课点,办起了裁缝培训班,相当于民办培训机构。不到几天,就吸引了无数的农村姑娘前来学习,七大姑八大姨互相攀扯,白天研习,晚上灯下互相切磋。

记得当时我的二姐,晚上放一张炕桌,用一沓一平米见方的纸张,灯下就开始按白天的授课,用心研磨如何裁剪衣裤,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引起了在旁写作业的我的极大好奇心。她在一个自己谨慎保存,不允许我随意翻动的,记着密密麻麻的剪裁工序和图例的日记本的扉页,记着这位乡间培训师傅,所传授的发人深省也感人肺腑的一句话,那是雨果的名言,“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于金钱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行。”这句话当时深深地撼动过我,我便将它牢牢地记住了。我想,这就是支撑这几位青春创业者,离乡背井,餐风露宿,怀揣一腔热情,将知识的种子,先进文明的理念,倾尽全力播撒他乡,担当忍耐一切困难的精神食粮吧!他们勇于尝试,堪称工匠。因为除了要服务于大众的精神之外,工匠还须要有高尚的品行和节操。可惜的是,据说后来有几位游手好闲的乡间青年,因争风吃醋,一夜之间,以捣毁“窝点”,打击报复,粗暴野蛮的行为方式,迫使这几位离乡背井者遁迹他方。我二姐的裁缝功课,由此中断。本打算以后有机会再专门报班学习,但终究落空。当然也有人由此燃起了学习的兴趣热情,将裁缝这门技艺,用青春和汗水,牢牢地定格在了自己的奋斗当中,成为了终生的裁缝匠。

除了这些后起之秀外,农村里的大婶,有许多会做鞋和棉衣,尤其是老人和婴儿的衣服。依靠的完全是师传。量好尺寸,剪裁精当,一针一线,手工做成。穿在身上竟十分舒适合身,堪称民间工匠。关于普通的缝补,不论针线的粗细好坏,则几乎所有的农村妇女都会,农村的女孩子在未出嫁前,甚至十三四岁时,都要学做针线。因为针线茶饭,是一生必备的技能,也是衡量将来能否持家,是否出众优秀的标准之一。(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王林祖,甘肃人。中学教师。喜爱写作,音乐。已发表作品百余篇,二十余万字。作品见于中国散文网、《新长江文学》、《微文美刊》、《齐鲁文学》、《西北文学》、《秦岭文学》、《兰苑文学》、《作家驿站》、《南粤作家》等。笔耕不辍。曾多次在参赛中获奖。喜欢学习,追寻心灵深处的真善美。

作者往期作品精彩回顾: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读书人(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春雪(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新楼(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三年级戴红领巾(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寒衣节随笔/王林祖甘肃兰州

乡村五月的记忆(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浇水/王林祖甘肃兰州

我与太阳肩并肩(散文诗)/王林祖甘肃兰州

五月的雨(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给母亲的一封信/王林祖甘肃兰州

兰州西固灯会(散文)/王林祖甘肃兰州

秦岭文学,每天陪伴你的闲暇时光

秦岭文学,聚集岭南岭北原创美文

期待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匠琐记三王林祖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