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立足产业链、产业布局瞄准产业链、招商引资围绕产业链。记者6月13日从甘肃省发改委获悉,甘肃省充分发挥链长抓统筹、抓调度的高位推动优势和链主企业的“头雁”引领作用,到年产业链产值达到亿元,打造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家以上,建设百亿级产业强县10个。
全省明确14条重点产业链及各产业链链长、执行链长部门、链主企业等,形成了推动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机制,凝聚“一盘棋”的工作合力。各产业链瞄准链主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紧扣产业链缺失环节、高附加值环节,谋划引进了一批与产业链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重点项目。目前,全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格局已经搭建。
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聚焦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和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为基础,“牛、羊、菜、果、薯、猪、鸡、乳”8个优势特色产业和区域性特色林果(核桃、花椒、油橄榄、葡萄)、藜麦产业为重点,到年产业链产值达到亿元,打造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家以上,建设百亿级的产业强县10个。
有色冶金产业链聚焦打造兰白、金昌、嘉峪关三个有色冶金产业基地,重点构建镍、钴、铜、贵金属、铝、铅、锌、稀土、不锈钢碳钢、铁合金10个产业链条,力争“十四五”末行业产值达到亿元。
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链聚焦建立《全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链发展一本账》,抓重点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基地功能提升、创新小镇建设、新业态培育、品牌产品升级、特色商品打造、营销体系搭建,力争“十四五”末,产业链综合收入达到亿元以上。
新材料产业链聚焦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其他新材料,“十四五”末力争实现总产值0亿元,形成5个产业集群。
生物制药产业链聚焦现代中药、生物制品、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培育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十四五”末力争产业链总产值达到0亿元。
信息产业链聚焦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心,通过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行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行动、信息产业链标志性工程攻关行动,优化产业生态布局,壮大产业生态体系。
装备制造产业链聚焦石油化工、电工电气、现代农机、矿用及工程、高档数控机床等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航天航空及通用航空、安全应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核能等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力争“十四五”末形成若干个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产业链总产值突破亿元。
中医药产业链聚焦建设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发展中药材产地加工产业,壮大中药生产企业集群,培育高值化中医药大品种大品牌,优化中药材市场流通体系,打造中医药旅游康养融合产业,促进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提升中医药产业监管能力,到年,力争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0亿元。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聚焦打造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新能源产业研发落地,提升风力发电产业链水平,着力构建光伏发电完整产业链,发展壮大光热发电制造业,完善共性基础产业链条,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调度机制。到年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规模突破万千瓦,培育形成风光电产业链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建立完善的风光电全产业链体系,为大规模新能源建设提供便捷低成本的产业支撑。
电子产业链聚焦集成电路、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终端、光伏和锂电池等产业,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打造2个产业基地、3个产业园区。
石油化工产业链聚焦中石油在甘三大炼厂炼化板块保持稳定,持续推进“减油增化”,积极谋划升级改造项目,持续延长石油化工链条,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持续扩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到年力争全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打造3个产业基地、9个石化产业重点园区、7个优势产业链。
绿色环保(含绿色矿山)产业链聚焦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积极创建绿色矿山,目标到年全省绿色环保(含绿色矿山)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重点环节技术瓶颈。甘肃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产业,组织科技重大专项65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截至目前,征集梳理与全省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卡脖子”技术29项,组织“揭榜挂帅”制项目8项,以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记者牛新建)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