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甘肃地震变预警科普窄化受众为守护美好
TUhjnbcbe - 2025/3/15 18:3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比较专业的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近年来,甘肃省地震局全力推动实施“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持续推进地震监测预警和震害防御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快推动防震减灾服务提质增效升级,不断增强防震减灾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推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科学管理效能,不断推动地震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5月7日—13日,甘肃省地震局通过抖音、网易新闻等线上平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宣传活动,并以现场互动、沉浸推送等方式,形成“云端”地震预警科普传播矩阵,让“网友”广泛参与的同时,居安思危,全方位提升专业理论学习和自救互救能力。邀约“云端”聊聊地震预警“我省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是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据年至年数据统计,4级地震发生74次、5级地震发生15次、6级地震发生1次。近几年还发生了岷县/漳县6.6级、张掖5.0级、夏河5.7级等中型以上地震。”“有网友会问,地震都发生了,预警还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地震发生后,预警中心通过震中附近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初始地震波信息,快速计算出地震参数、影响程度和预警时间,并抢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达之前,对可能遭受破坏和影响的地区发出地震警报。”“和‘死神’赛跑,往往就差那短短几秒,因此,一套可靠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非常有必要。”“地震台(站)在受到非地震信号的干扰时,也可能触发预警系统,发布错误信息。所以说,地震预警并不能保证%准确,发生误报‘事故’难以避免。”直播中,嘉宾们把原本深奥的地震知识讲解的通俗易懂且生动形象,令围观的网友直呼精彩,点“赞”不断。尤其是一些青年网友,与嘉宾讲师积极互动后,还在评论区还不断“催更”下一期。一位名为“海的那一边”网友(家长)直言:“现在一些短视频传播的‘科普知识’亦真亦假良莠不齐,甚至一些属于‘伪科学’范畴,根本不敢给孩子讲。而类似专业部门的科普直播,不仅权威有干货,还通过真实事例形成正面激励与影响。”“科普,它既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我们以往也组织过类似线上科普活动,但多是‘单打独斗’,没能形成以点拓面的辐射效应,而此次同抖音、网易(新闻)的联动共创,效果十分显著。”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普是把人类创造的科学知识,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进而提升大家科学素养、普及科学世界观的一种活动。他说,每年5月12日是全国的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本次一周的线上专题宣传,就是宣传创新的具体实践和体现。期间,设有防震减灾法治宣传、全省地震灾害回顾、地震科普小常识、防震减灾直播Ⅰ、自救互救、防震减灾直播Ⅱ和地震应急处置七个专题。截至5月12日21时,此次线上专题宣传活动活动共输出7条视频,今日头条推送曝光70.7万人次,直播三平台总访问量达到.3万人次,抖音在线人数峰值最高达到4.3万人,单场直播粉丝增长人。跨界融合共奏“科普之歌”当下,随着数字化的“大行其道”,业界的共识是:大力推进新媒体等基于移动互联的“互联网+科普”新技术、新形式的运用,拓展科学技术普及速度、广度、深度。简而言之,就是科普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需要在跨界融合中形成“共享”“高质量”,进而用数字技术重构科普的宣推体系。正如本次“线上授课”的一位嘉宾所说:“很多人都认为,把科普宣传放到‘云端’是应疫情防控的要求。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他说,随着数字化和虚拟场景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跨行业、跨空间、跨时间的多维立体化科普宣传体系在“云端”全面发力。在促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实现科普理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倡导了快乐科普理念,增强科普的参与、互动、体验效果。“‘屏对屏’‘面对面’做科普直播,是宣传新路径的最好实践。”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充分发挥抖音、今日头条等线上平台的超高流量、精准触达等特点,配以话题、海报、H5、宣推文章等传播内容,多维度发起“居安思危,提高灾害防范意识”“主动学习,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等倡议,让“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主题快速引起大众的共鸣感,触动到网友们心中。此外,进一步激活了专业领域和“云课堂”之间的“化学反应”,全力拓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力争达到“教授一位网友,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片区域”的目的。目前,刷视频已经成为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习惯,他们的求知欲旺盛,一旦刷到感兴趣的科学讲座内容,他们会加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地震变预警科普窄化受众为守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