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4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年)》解读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厅长张世荣介绍《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年)》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珍,省人社厅副厅长位志荣,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苏一庆。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刘晓文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推动甘肃科技事业取得新进步,我省于近期制定了《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年)》。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科技厅厅长张世荣先生,为我们介绍《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珍先生,省人社厅副厅长位志荣先生,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苏一庆女士。
首先,请张世荣先生介绍《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年)》的背景依据、主要内容等有关情况。
省科技厅厅长张世荣张世荣
各位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对甘肃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经过省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我们利用三个多月时间,凝心聚力,共同制定了《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高度体现了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框架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背景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推动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达到第12位,已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科技事业也很重视,两次视察甘肃都对推进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年视察宁夏时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重要论断对我们甘肃来说也特别重要、特别贴切。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第二梯队,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创新基地。
当前,我省正处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交汇叠加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我省在党和国家大局中作为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资源禀赋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台阶,标志着我省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正在深刻变化,已进入拔节孕穗、蓄力起跳、后发赶超的新阶段。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同比全国平均水平,全省GDP增长实现逆势上扬,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的重大决策部署,得益于全省上下大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但我省在发展进程中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传统产业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仍很突出,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充分认清我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启动实施强科技行动,全面增强科技支撑力,对我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具有更加重大而特殊的意义。
《实施方案》以《“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为主要依据,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对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重要政策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实施方案》是我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加强版和升级版,指标设置更高,任务部署更具体,推进措施更细化,高度体现了“三个力”:一是组织力。通过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自上而下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力。二是攻坚力。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力。三是支撑力。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全省科技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科技支撑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为牵引,以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引领发展、人才为本、开放融合”,集聚有限资源,凝练关键任务,增强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改革举措落地,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加快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创新道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预期目标。结合我省“十四五”规划,提出16项主要指标,包括综合指标3项、投入指标5项、产出指标8项。其中,综合指标是:到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56.42%提升到65%以上,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由目前的53.71%提升到65%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由目前的53.56%提升到65%以上。
(三)重点任务。围绕“创造、运用、机制、政策”等关键环节,从“提升科技创新创造力、提升科技支撑重点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等五个方面,提出35项重点工作任务。同时,按照“远谋近施、统筹部署,板块协同、压茬推进”的思路,对应制定了《年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清单》及《强科技行动(-年)重点任务清单》。
(四)保障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评估督导、营造创新氛围、推动政策落地,形成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联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工作局面,确保强科技行动稳步推进,重点任务全面落实。
三、主要推进举措
《实施方案》聚焦强科技行动目标任务,突出谋战略、优策略、聚合力、强推力,提出一系列既能尽快见效、又能积蓄发展动能的重大举措。一是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提出:积极争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培育建设核技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升促建”创建国家高新区,推动共建“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大力发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和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按照“一核四区多点”空间布局建设黄河(甘肃段)高新技术产业带等。二是推进实施一批重大专项行动。提出:组织实施国家创新平台培育计划,启动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加快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接续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实施种业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专利导航、重要专利转化及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行动等。三是组织实施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着眼构建支撑引领现代产业的技术体系,围绕我省强工业行动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技术需求,提出:重点加强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军民融合、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突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驱动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四是部署开展一批重大改革举措。提出:深化省属科研院所改革,选择重点科研院所试点开展章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开展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改革,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坚持少而精、抓重点、求突破,统筹资源配置,聚焦重大科技任务,推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完善科技金融融合新模式等。
四、创新突破点
《实施方案》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聚焦高质量发展急需和创新主体所盼,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政策。一是着力增强战略科技力量。提出:完善在甘科技“国家队”分类支持机制,“一室一策”“一事一议”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对省级创新平台进行优化整合,增强研发能力和竞争实力。扩大高校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设立省级联合科研基金支持基础研究等。二是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协调机制,推动国有企业设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在省级科技计划中设立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能力建设专项,靶向扶持“链主”企业,政府采购支持首台(套)推广应用,每年面向工业企业选派名以上“科技专员”等。三是着力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出: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行学术和产业双导师制,补贴支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科技型企业,支持入职不超过两年的博士毕业生和在读优秀博士研究生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发现机制,探索实施“签用”结合,推动院校与企业合作,对重点领域柔性引进的急需紧缺科技人才实施“院校聘用、企业使用”。优化项目团队遴选机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科技项目经理人制度和“业主制”试点,实施合同制科研,通过推行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赛马”等项目组织模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参与我省科研攻关。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集聚效应,鼓励“人才团队持大股”,落实科技人才成果收益和奖励政策等。四是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出:制定成果转化合规尽职免予问责负面清单,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成果评价机制。将技术经纪(经理)人纳入职称评审体系。借鉴上海、江苏等地先进经验,新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全面落实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等。五是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提出:简化项目经费预算科目、下放预算调剂权、改进结余资金管理,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加快构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为支撑,以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创新投入体系。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建立科创企业评价体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等。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强科技行动决策部署,坚持聚合力协同攻坚、强推力挂图作战,通过系统谋划、精准调度、压实责任、分层推进、激励约束等,全力保障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同时,也希望新闻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