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夏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从交易流程“电子化”、交易流程“标准化”、交易管理“法制化”、交易平台“信息化”等交易“四化”建设入手,提升交易服务水平,强力推进承担的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放管服”改革重点攻坚任务,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取得显著成效。截止10月底,州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完成限额以上进场交易项目项,比上年同期增加37项,增长2.98%,交易总额.38亿元;阳光平台采购累计完成限额以下项目项,比上年同期增加项,增长66.64%,成交额27.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0亿元,增长14.37%。
一、抓交易全程“电子化”建设,实现全流程在线交易。积极推进和规范电子交易系统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完善“一网三平台”系统建设,优化交易系统运行模式,提升工程领域招投标文件编制,巩固CA数字证书互认共享成果,加快推进电子辅助评标评审、远程异地电子开评标、交易档案数字化管理等系统功能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优势,深化与服务系统、监管系统融合应用,逐步推进各领域、各版块、各层级全流程在线交易,破解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推进过程中的“堵点、瓶颈”,打通全流程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
二、抓交易流程“标准化”建设,助推“放管服”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定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放管服”改革,提出“一站式服务、闭环式管理”工作模式,所有进场项目做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推广电子担保保函应用,压减企业跑腿次数,减少交易成本,以标准化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服务便捷化,有效减少企业交易成本。代理机构、招标人只在开标时“来一次”,交易业务网上办理比例达95%以上。对“零门槛”进入本地市场、各类事项实行容缺受理、标前补齐的办法,最大限度精简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减少了服务对象“折返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事项,建立平台服务清单,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同步使用省、州发布的交易文件模板编制交易文件,实现了交易数据电文标准化、格式化。
三、抓交易管理“法制化”建设,健全内控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明确细化标准和防控措施,切实加强内部防控,规范平台工作人员的行为。在综合科内设监督检查室,加大对重点岗位、日常行为等单位内部监督力度。制定了《临夏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廉政“十不准”规定》,在每个办公室悬挂了《临夏州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政商交往负面清单》,规范用权行为,形成边界清晰、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内部运行体系。同时,构建全流程音视频监控和电子门禁系统,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对交易活动实行全流程化管理,对评标工作现场进行同步音视频监督,实现了交易全程“无缝隙”监管,对每个交易项目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音视频资料及时进行下载存储,实行“一标一归档”,确保开评标现场资料留痕追溯、有据可查,实现“线下无交易、线上全留痕、网上全公开”。
四、抓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以“互联网+”为引领,加快公共资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扩大网上办理和电子化交易覆盖面。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利用中心网站、内部交易电子显示屏及时全面公开进场交易项目基本信息、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开评标信息、中标结果公示等全流程交易信息。还同步向“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甘肃政府采购网”等网站推送交易信息,不断提升信息公开水平。积极深化重点事项政务服务公开,加强和规范政务服务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公开的质量和时效。积极完善交易相关公开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公开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准确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事科室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为目标,创新服务工作机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科学设计,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交易服务大厅,方便企业办理业务,着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阳光交易平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