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专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难忘的露天电影读写人家专栏作者:魏永宁“看电影去,看电影去”一块儿的伙伴催促着,我的心早已飞到电影场。孩期时代,看一场电影真不容易呀!有时一两个月才能看上一回。起初村里没有放影机,只有新生厂(原甘谷监狱,已搬天水)有放影机。每逢节假日就对外公开放电影,周围的群众才能一饱眼福。我们村离新生厂大约五里路,步行需要半个小时。一听到演电影的消息,就像一枚炸弹,在我们村里开了花,消息传播很快。我们早早吃过晚饭,和小伙伴一块儿到新生厂去看电影。那时的电影是露天电影。新生厂的大门口,拴着大大的布景和高音喇叭,厂里有专门放电影的师傅,高个儿,姓何,都叫他何师。一切准备好,晚八点准时开演。我们从家里出发,沿通往新生厂的姚朱公路一直前行,一路上蹦蹦跳跳,因为要看电影了,那高兴劲儿甭提了。快到目的地时,前面大喇叭传来了优美动听的歌声:《梦驼铃》,《牡丹之歌》之类的歌曲,有时也学着哼几句,令人自我陶醉。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就来到了新生厂门口,家离得近的观众早已到了。新生厂门口人坐得满满地,一边听着歌曲,一边拉着家常,享受一天劳动带来的快乐,专等电影开演。电影的内容:《闪闪的红星》,《苦菜花》,《永不消失的电波》之类。今晚放影过了,下一次再换新片,做到电影內容不重复。今晚电影还没看完,我们心里盘算着下一次看电影,要来得早一点,占一个好位置。后来,每个村有个体户买放影机,办私人影院。看一场露天电影就容易多了,电影院里配置了凳子,一张票两毛钱(两角),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电影。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电视进入了千家万户。“露天电影”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孩提时看电影的那段记忆,是刻骨铭心般的,永远退不出我记忆的舞台,令人终身难忘。魏永宁,甘谷作协会员,先后在《甘肃农民报》,《天水日报》,省市县电台,电视台发表新闻作品余篇。年被甘谷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近年来,在《甘谷在线》,《甘谷人网》,《甘谷E线》,《甘谷网事》,《读写人家》,《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等网站发表稿件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