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的连锁反应开始了。
01产科变冷清了
没想到,“难求”的产科突然变得多余!!!
按理说,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源源不断,产科应该很忙。
深圳和深圳一样,是近十年来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万。它也是中国最大胆的城市,也是全国出生率最高的城市。
矛盾的是,产科产能过剩问题始于中国最大的城市。
据《中国婴童报》报道:超级人口城市深圳无法生育,某医院产科出现大量空置床位。
几年前,医院走廊里满是病床,排队等候分娩。
超过万人口的广州,年出生人口仅19.55万人,较年减少近10万人,为10年来最低。
佛山有坐标的网友爆料,前段时间老婆生了孩子,看到产科空床很多。医生和护士的态度更加热情。
在成都,除了华西号源比较紧张,医院可以随时挂号,随时办卡。
医院的产科,每天挂号的人数甚至不到10人。
不仅如此,这个产科空床现象还蔓延到了三四五六线城市。
某五六线镇区级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住院人数骤减。到很难保证。
床位空置率超过30%。
就连一直在排队抢床位的贵宾病房(共32张床位)也有14张床位空置。
“从未有过的冬天!!!”
(截图自抖音)
陕西商洛网友分享说,他所在的县城有25万人口。四年前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医院的产房门口挤满了人。床位难找,每天都有几十个新生儿出生。
现在二胎要生了,产房空荡荡的,那天来的也只有两三个新生儿。
两年前,我们的媒体还报道了韩国近医院已经关闭,一些小医院。
同时,医院的负责人也感叹,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总费用只有几千元,每个月也只有几个出生,但产科团队投入了近20万元。“产科一关门,医院立马盈利”
医院收入的制约因素和发展的绊脚石。
在一些地方,产科减肥计划已经开始。
首当其冲的是“最多产”的山东省。年以后,医院都缩减了产房,有的缩减了三分之一,有的直接缩减了一半。
最受欢迎的产科护士只能被迫转行,据8:00建文报道,“产科护士被转入其他护理岗位,产科医生因受限制只能转入妇科、不孕不育、内科。他们的执业范围。窥镜甚至一些行政部门。
一个成熟的产科医生,至少要努力学习6年,临床实践多年,但实际上他开始从事与专业无关的行政工作。内心的伤害值多少钱?
为了生存,医院的产科升级了硬件设备,开设了新的月子中心,提升了服务水平……医院抢饭碗。
医院纷纷低头。
医院产科贵宾室宽敞明亮,还有晒衣服的阳台。
最重要的是一天才元。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羡慕多少孕妈。
几年前,今天的开小差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那个时候,产科的顶峰,让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了幻想。
年,山东临沂产科发生严重突发事件,孕妇被安排在楼道和电梯内。即使生孩子,你也需要带上自己的被子和床。
医院产科号码10分钟被抢,产床排到半年后全部排长队。
医院,“我们科室忙得连值班都来不及。即使在我们科室,也有十几位医生,6位医生不是怀孕就是休产假。”
为什么这么疯狂?
年,中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再加上对“猴年”生肖的偏好,中国迎来生育“大年”,这是出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自21世纪以来。
当时,专家们乐观地预测了未来几年出生人口的增长趋势。此外,产科“建档难”、“床位难”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出现。于是,各地出现了“产科大跃进”。”。
年下半年,有关部门要求各地在摸清现有产科资源的基础上,调整产科服务资源存量。医院可将特需病房改建为普通病房,增加产科床位,医院新增产科床位8.9万张。张;“十三五”期间,力争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人。
例如,在江苏,“十三五”期间,省市级妇幼保健院新增床位余张,新建县级妇幼保健院21个,增加5,张床位。
然而,冰与火的轮换,似乎只在昼夜之间。
床铺架好了,医护人员就位,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没想到“生育潮”放鸽子,生育率的小高峰直接下降了。
年全国住院分娩活产婴儿约万例,较年峰值万例下降近35%。
02幼儿园变得不难进了
就在产科在历史的长河中迷失方向时,幼儿园也刮起了一阵寒风。
无论是一线城市,京沪广深,还是三四线城市,“生子难”的局面已经开始出现。
微媒电器大院中提到,年8月11日,北京市朝阳区幼儿园注册登记服务平台信息显示,朝阳区仍有所幼儿园剩余学位,部分幼儿园有数百个学位。
这可是北京,以朝阳区为核心,还有往年不常看到的景象。
从清单可以看出,这些幼儿园都有空缺,每个月的托儿和教育费用在-元不等。
朝阳区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有钱人这么多,幼儿园一万到两万或者两万多的幼儿园很多,但便宜的也不满,孩子真的少了。”
如果说北京是由于发展减少和人口负增长,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其他城市呢?
年深圳还在拼命建设幼儿园,到年,深圳将新增幼儿园学位14.5万个。
没想到,年深圳秋季招生第一阶段后,发现南山区和宝安区幼儿园招生出现不满。
在南山区,多所民办幼儿园仍有空位,甚至一些大家争相抢的公办幼儿园也有空位。
小班的学位空缺最为明显。
例如,南山区万盘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全纳幼儿园,有70个小班空缺名额。
幼儿园一个班有30个学生,也就是说至少还有2个班。
对了,这个幼儿园的托儿费只有1元/月,伙食费元/月,在深圳不算贵。
广州有近10万个幼儿园学位过剩!
去年,广州市教育局在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中提到,幼儿园提供学位约69万个,实际在园儿童59.9万人。这些学位满足了学龄儿童的需求。
在湖州,超个幼儿园都在求孩子。
在海口,春节前官媒就在喊:海口32所公办幼儿园还有空余学位。
仿佛一夜之间,排队上幼儿园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还记得年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吗?当时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幼儿园教师短缺”。
有专家估计,到年,我国幼儿园共需要教师.59万人。其他人则认为缺口超过万。
没想到,五年后的今天,幼儿园的数量增加了30%,幼儿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却没有足够的孩子。
年,有媒体回顾全国近10年教育发展统计公报发现,民办幼儿园保持往年0余所的年均增长,而去年同比下降所。
过去,家长们为了抢幼儿园的名额而整夜排队。
(年新闻报道)
以后,是幼儿园花样百出抢孩子了。
03幼儿园传导下的小学、中学
连锁反应从产科开始,蔓延到幼儿园,但不会止步于幼儿园。
别忘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各地未雨绸缪,将新学位作为民生第一工程,展开了一场盛大的“学位大赛”。
年初印发的《青岛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年,将新建、改建、扩建多所学前教育设施和所义务教育学校,以满足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布局调整。
有钱有势的深圳,3亿大手,打响百万度之战。
“十三五”以来,深圳市新改扩建中小学所,新增幼儿园近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40万个。
只是幼儿园开始缺孩子。小学缺生的情况还会远吗?
正如财新网最近的一篇报道所问:人口增长远低于预期,各地区提前规划和扩大的教育学位该何去何从?
未来,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情况:
如果生育率不能逆转,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小学会凭空消失吗?
如果不出意外,近几年的“教师热”飓风可能会戛然而止。
去年夏天,师范院校成为最大赢家:在天津,华中师范大学录取分数仅比北大、清华低13分,碾压众多“”、“”高校;在安徽,想去华东师范大学读书的人。公费师范生,全省文科排名最低!
学校已成为拔尖人才的“福地”。深圳中学,“宇宙最强中学”,招收40%以上的博士生,其中不乏牛津、剑桥、清华、北大等世界名校毕业生。
但是以后生源少了,这种“繁荣的生态”还会继续下去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
今天很香的专业和岗位,明天也有可能就是你苦恼的来源。
04生孩子的那笔”成本帐“
生与不生,从来就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是现实的百般考量。
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中国的生育成本(抚养成本/人均GDP),世界第二高,仅次于韩国。
这个表格出自人口专家梁建章团队最近发表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版》。
其中详细计算了中国人的生育成本:
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
算上教育成本,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是62.7万元。
在上海,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是.64万;
在广东,是65.26万;
在山东,是45.98万;
在西藏最低,是29.32万
……
降低分娩成本迫在眉睫。
此前曾有任泽平“二十万金要子”,曾引起轩然大波;
今天有梁建章建议生孩子打折买房:在房价高的地区,一孩房价优惠10%,二孩房价优惠30%,并且可以实施第三个孩子的房价50%的折扣。
据他评估,这些措施可以使生育率提高20%左右,每年多生育万个孩子。
他还提出了现金补贴、税收补贴、男女平等育儿假等一系列措施。
毕竟,如果这些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施,预计每年多生的孩子将在万到0万之间,这绝对是21世纪以来最汹涌的“生育浪潮”。
虽然这些大动作短期内难以实施,但很多地方已经在努力降低婚育成本。
最直接的就是给钱刷怪:
四川省攀枝花市对有两三个孩子的,每人每月给予元的托儿补贴,直到孩子满3岁;
甘肃省临泽县按年支付,第二个孩子每年0元,第三个孩子每年元,直到孩子3岁;
委婉地介绍了婚育信贷和彩礼贷款。
例如,吉林提供最高20万元的婚育消费贷款,并根据一孩、二孩、三孩的出生情况给予不同的利率优惠。
也有一些城市抓住了“想生但不能生”的重点人群,解决了他们的痛点。
例如,北京已将包括IVF在内的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其医疗保险范围。
本文转载自黄汉城财经(ID:zgtrend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