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记者从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年全省食品安全群众整体满意度达85.46%,比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日常监管更加有力
我省制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家生产企业确定风险等级,评级率达97.7%。全省4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接入国家重点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化管理,对6家重点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展集中快速检测,对19家批发市场进行体系检查,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同时,严格冷链监管,采取提前24小时报备、总仓集中监管等九项措施,将进口冷链食品全部纳入信息追溯平台,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全过程、可追溯闭环管控。年,全省各级进口冷链食品总仓共接收来自44个国家的冷链食品6.58万吨,出仓6.3万吨,守住了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环节安全底线。
此外,实施智慧监管,推广运用“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实施“透明车间”“阳光仓储”“明厨亮灶”升级改造,全省“互联网+明厨亮灶”单位达6.6万家,学校食堂覆盖率%。
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全域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命名2个市、47个县(市、区)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兰州市、嘉峪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推进,各项验收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酒泉市、平凉市列入第四批国家创建城市,示范引领效应进一步扩大。
同时,持续开展乳制品、校园食品、保健食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食安甘肃”十大攻坚行动,深入开展“昆仑”、长江禁捕等专项整治,严惩违规违法行为。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件,涉案金额.47万元,罚没款.4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6件。
全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年,全省食品监督抽检32大类11.55万批次,检验量超过4批次/千人,合格率为96.62%,比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不合格食品处置率达到%。群众关心的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速冻食品等8大类食品合格率为%;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饼干、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豆制品等24大类食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同时,积极开展“放心食醋酱油、放心酿皮”“你送我检”“餐饮安全你我同查”等活动,组建社会监督员人、“银龄护老队”支,社会共治氛围更加深厚。
多举措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今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将紧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乳制品、肉制品、进口食品、粮食制品、食用农产品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全力推进“食安甘肃”建设十大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和进口冷链食品及相关从业人员风险排查和整改专项行动,持续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推广文明餐桌,实施公筷公夹,从源头上严防食品安全风险。
同时,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实施“互联网+食品”监管,全面推广“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运用,推行“明厨亮灶”提档升级行动,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食品加工过程,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水平。加大校园食品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特殊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探索“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和飞行检查有机结合的监管模式,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此外,深入开展“铁拳”行动,查办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案件,查处、挂牌督办一批食品安全大案要案。对主观故意、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依法严厉处罚,落实“处罚到人”要求,实施联合惩戒。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提升联合打击力度,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始终保持严惩重处高压态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郑丽君
本期编辑丨马芳乾
本期审核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张亚君
值班总编丨汪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