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俯仰此生得天趣兴会所至岂人为走进重庆缙云 [复制链接]

1#

俯仰此生得天趣,兴会所至岂人为。《兰亭序集联》是李恒滨书。

李恒滨,山东平度人,兰州大学研究员,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视野》杂志编委会主任。教育部大中小学生艺术展赛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海峡两岸文化艺术联盟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院高级艺术顾问。曾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俯仰此生得天趣兴会所至岂人为

走进重庆缙云寺

张桂守

缙云寺,位于重庆市北碚缙云山,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唐高祖李渊(年)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年),宣宗皇帝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唐乾符元年(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年)英宗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

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传说是因为当时寺内和尚,横行四邻,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趁张献忠入川时,聚众上山一把火把寺烧毁现存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缙云寺自古办学,古为“缙云书院”。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太虚法师,在此创建“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曾培养出如赵朴初等大批佛教人土,被誉为“川东佛教圣地。”

缙云寺山门前,有座晚唐照壁,是青石浮雕,高4.0米,宽4.0米。石照壁正中为芭焦麒麟图,也有人称之为“猪化浮雕”,左右各有菱花图案,其下面为青狮、白象浮雕。整个图个图案古朴雅致,尤为珍贵。

晚唐照壁背后,为缙云寺山门,系明代石牌坊,由青石砌成。其上雕有鸟兽等图案加以修饰,顶部有浮雕青石镶嵌。坊上正面上层坚额“圣旨”二字,落款是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层匾额“迦叶道场”,是明万历三十年(年),正月九日化主稳通俊书。

牌坊背面上层竖额“敕谕”二字,下层匾写额“缙云胜境”,落款是明永乐五年(年)。坊上题字苍劲有力,气势豪迈。

缙云寺的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和迦叶殿,西北有一口八角井,石地凿成,深10多米,池水澄碧,常年不涸。传说当年一位姓冯的状元在此读书时,常到池中洗墨,故称“洗墨池。”在寺外,还有太虚法师和正果法师塔各一座。

缙云寺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所以迦叶殿里供奉的佛像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而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之师一大迦叶佛像,,立于康熙二十二年(年),高约两米。

迦叶佛,又作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意译作饮光佛。梵文Kasyap,义曰饮光,又译作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意译为隐光佛,称大迦叶。

上方悬挂匾额“昙云蔼瑞”是光绪十四年(年),黄钟月,上浣穀旦,高星瑞敬书。

太虚大师之塔,始建于年,凉秋九月上浣,塔名是已故中国教协会会长赴朴初题写。

两边一副楹联是黄学思敬书:

智通三藏,机应五乘,旷代高僧传千载;

学贯古今,名扬中外,四洲弘法第一人。

太虚大师,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年。一月八日生于海宁,年三月七日圆寂于上海玉佛寺。幼失双亲,由信佛的外祖母抚养成人。十六岁出家。听经闻法,习禅打坐,又入扬仁山创办的南京祗洹精舍学习。最重要的是两次阅藏静修,悟境得到开发。著迷等身,弟子汇编成《太虚大师全书》传世。

作者:张桂守,系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从事书画楹联艺术方面研究,撰写评论文章。“逐梦前行,不负韶华”,饱览名山大川,遍访名胜古迹。拙作及艺术作品散见《中国楹联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书画名家报》,易见网络《百度》、《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艺术杂赏》、《诗词轩》、《古村记》、《环球网·文旅》发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